散文读后感

时间:2024-07-17 17:38:34
散文读后感

散文读后感

在平时的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大家经常看到散文吧?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,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。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文读后感,供大家参考借鉴,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。

散文读后感1

笑是这世间最美的神情。 ——题记

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理解,有人是悲剧式的人生观,于是他们眼中多是凄凉的景象,内心也被焦虑与苦恼缠绕;还有人则有着乐观主义的情调,他们往往内外通明,尤其是有一心灯能照千年暗。冰心的《笑》显然是属于后者。

《笑》写的是一个雨过天晴的景象,于是作者感叹:“真没想到苦雨弧灯之后,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!”于是,作者写了三个关于“笑”的画面:一是“白衣的安琪儿,抱着花儿,扬着翅儿,向着我微微的笑”;二是道旁的孩子,“抱着花儿,赤着脚儿,向着我微微的笑”;三是茅屋里的老妇人,“她倚着门儿,抱着花儿,向着我微微的笑”。而这三个笑重叠起来,给作者也给读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。最重要的是,通过这三个笑,作者被雨水带来的孤独感很快被烟消云散了。作者写道:“这时心下光明澄静,如登仙界,如归故乡。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,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。”

表面看来,冰心在《笑》里表现的三个“笑“的画面有些牵强,但事实上,它代表的是作者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就像煤与蜡烛,它们是用心光照亮和温暖自己和这个世界的。

微笑是一种无声的动人的音乐。冰心用她的特有的纯洁的笔,奏出了一曲响彻心扉、感人至深的歌。虽没有指挥,没有和声,甚至连明显的调都没有,但是我们能从中悟出来,想想,那不就是音乐吗?它埋藏在涓涓的文字下,只要多看几眼,似曾相识的旋律就会奏起,心灵深处的圣洁就会升腾起来。

微笑是人类一种高尚的表情。安琪儿是天堂的精灵,是凡间的仙女,老妇人是德高望重的圣母。动物是无法微笑的,微笑只属于人类。因为人类可以用心感悟,可以尽情表达,可以无限创造。蒙娜丽莎的神秘一笑打动了全世界,人类创造了全宇宙最伟大胜利的情感。

微笑永远是生活里明亮的阳光。它的光芒照亮周围的一切,给周围的气氛增添了温暖的同情、殷切的期望和奇妙的幻景。众生为之倾倒,全球为之感动。它照亮着每一个人,温暖着每一颗心。

散文读后感2

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。——高尔基

我热爱书籍,因为读书仿佛是与高尚的人在对话,我从中获益匪浅。我仰慕名人严谨的逻辑与细腻的情感,在他们的作品中,我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精神世界,或喜,或悲。在阅读时,我感到自己仿佛已经变成了作家的血液,在迅速流动,贯穿每一个角落,而那些文字仿佛变成了细胞,在我的血液中遨游。我喜欢这种感觉,可以说是迷恋,而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周国平。在他的世界里,我深深沉迷。

悲观

周国平的散文极为细腻,富有哲理。但是现实生活中,命运仿佛对他不公。他女儿出生不久,刚开始牙牙学语,便夭折了。为了表达自己的悲痛、自己的遗憾、自己对女儿的爱与祝福,他写成了一部回忆录。我们可以想想,当周国平面对病床上只会喊“疼”的女儿自己却束手无策的时候是怎样的感觉。“心非木石岂无感”,一般人已经临近崩溃了,何况是心理如此细腻的他。他内心深处将会泛起多大的波澜?面对自己的至亲至爱,他内心将会承受多大的打击?不知有没有资格,我想说:“我懂”。

执著

在他的散文中,我懂了许多的道理与哲理,他有许多作品都劝勉大家人生要有执着的精神。他说悲观只是一时的,人生总要执着。执着会拯救悲观,执着在人生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,它决定着人能否有机会来实现人生的价值。生命需要执着,是的,任何生命都需要执着。执着是成功的最基本因素。他说悲观主义是一条错误的路,冥思苦想的人生是虚无的,想一辈子也还是那么一回事,反而失去了生命的乐趣。但是他也说,并不能一味的执着,这样也会离智慧越来越远。当时,我还不懂。

超脱

我不理解他的那句话,但是我后来明白了。一个人不能一味的执着,这样便会产生悲观,悲观的心理产生愈多,就愈不能执着。这怎么办呢?他说就把自己分成两个,一个让他去执着,不顾一切;另一个则现实,让现实去生活,让执着去追求,超脱一切,变得忘我。

悲观,执著,超脱,三种因素始终存在着。那便是我心中的周国平。在他的世界,我深深沉迷。

散文读后感3

一个长相粗犷的北方爷们儿,竟会写出如此细腻的文字,他留心观察身边的每个微小事物,哪怕是路边的一只蚂蚁,又好像他时刻都在思考,思考着生命的意义,我们为什么活着……

感恩,一个熟悉的词汇,一个普通的的话题,小时候,爸爸妈妈就常教育我,要学会感恩,大家对你的好不能忘,以后也要对大家好。关于感恩的文章也看过不少,在作业中,也常写到关于感恩的题,关于感恩的作文也写过很多。

在我的心中,感恩就是向对我好的人,帮助过我的人作出回报,要感恩亲人,感恩朋友……但读完李汉荣的这篇《感恩》,让我对这个词会了新的认识。

其实生活的每一天都应该是我们感恩的日子,我们应该感恩的,不止是身边的人,还应该向土地感恩,向河流感恩,向动物感恩。土地带给了我们丰富的物质,食物,如此温柔恳切地呵护我们成长,又细心谨慎地守护我们的健康。河流从远古、从云雾深处一路走来,它搂抱着山脉、村庄和城市,搂抱着我们每一天的日子,我的生活离不开水,水同时也净化着我们的心灵,有那么多的作家诗人歌颂它。动物丰富着地球上的生命,装点着这个世界,给这世间带来许多生灵,也为这世间默默奉献,牛负着重轭耕犁了几千年的岁月,奶牛把乳汁交给人类,交给婴儿的奶瓶,羊用它的毛守护着我们的体温……

没错,我们应该向大自然感恩,向身边的每一个细小的物质感恩,今天我们的生命如此精彩,都是因为它们的存在,有时感恩还能让你觉得这世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。

当崭新的一天来临,下床一只脚碰到地面时,说一句“谢谢”感谢自己健康并心情愉悦地迎接这一天,当拉开窗帘,一束阳光照进你的房间时,说一声“谢谢”,感谢这阳光就向一种力量,充满全身,当走出房间,看见餐桌上的早餐时说一声“谢谢”,感谢你身边那些爱你的。

感激你现在所拥有的,当你开始想着生命中值得感恩的一切,你将会感到惊讶,能让你感恩的事竟然多到数不完,你会发现这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属于你的,少一点抱怨,多一些感恩,这个世界处处都是美好。

散文读后感4

刚从书店买回《冰心散文集》时,看了看,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的。瞧,薄薄的一本,拿在手上也不觉得有多么的沉重,但薄薄的书页间却透着一股莫名的书香气息……

刚打开这本散文集时,粗粗的翻了一下,发现在冰心的文章里面并没有太多华丽的语言修饰,给我留下的印象不大。突然,我想到了这学期刚学的“煮书”的方法,就是把书给读懂,读透……于是,我再次捧起这本仿佛蕴含这无穷知 ……此处隐藏5764个字……

题记——“我想从北图的正门走进去”。

毕淑敏不仅是一位著名的作家,她同样是一位慈祥而又可爱的母亲。在《混入北图》这篇文章中,毕淑敏的母爱与她对孩子的教导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在那时,北京图书馆是最大的图书馆,哪里有各种各样不同种类的图书,但那里却有规定:只对成年人开放。不知是不是遗传了毕淑敏,她的孩子从酷爱看书,对文学充满了好奇心与求知欲。当他长到十几岁已经是个小伙子的时候,毕淑敏在他苦苦的要求下,不得不带孩子“混入”北图,满足孩子向博览全书的愿望。

本文主要讲述了毕淑敏到孩子进入北图的过程和看书的过程。其中详写的是进入的过程。在过程中,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动作描写,表现了母子二人害怕被识破的心情,但孩子也急切想去看书的复杂心情。在好不容易进去后,孩子恨不得把全馆的书都看一遍,所以,他直到闭馆才依依不舍的离开。

所谓:心有多大,世界就有多大。在毕淑敏的这篇文章中,充分的体现了孩子对读书的渴望,甚至把博览全书为理想。的确,在我们少年时代的是官(时光)是很宝贵的,我们在学习上,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,而是多多去闯闯,在丰富的经历和阅历下,就能够让你体会到世界是包罗万象的。在青春时,何不去拓展自己的领域,为梦想努力,像毕淑敏的孩子一样,有志气:“长大一定要光明正大的从正门走进北图,因为那是贵宾的通道!”

散文读后感13

“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,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,不能有一厘米差池,所以,我太紧张,害怕行差踏错。”

他是寒门出身,清冷孤僻的单薄少年。但我想,如果命运许他的是另一种成长,另一种环境,也许,造就的将会是别样的陈孝正。那个陈孝正不会是冷漠的,不会是坚持的,也不会毅然决然的离开郑薇前往美国。他会很好很好,可是,却不再是陈孝正了。很多时候,我们愿意活在想象里,是因为想象足够美好。而生活的缺失与残忍,不是谁都有勇气背负。

陈孝正说,微微,总有一天你会明白,人首先要爱自己,我没有办法一无所有的爱你。我相信他说这些话的时候是悲伤而真诚的,可是这有什么用处。青春里的爱情,只有那样热烈的一次,就会燃烧殆尽。他错过了那一次,从此后再也无法弥补回来。

人总是有些贪婪的,多年后归来的陈孝正,他拥有了他想要的社会地位,他获得了自己想要的所谓利益,于是也想要挽回心底永远的遗憾。那一场爱情,我不能说在陈孝正心里就真的是浮萍点水,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。也许,他当真是爱郑薇的,可是当他的爱情和庞大的现实交织在一起,这一切都显得太过轻渺,太过微不足道。索性的是,郑薇最后没有选择陈孝正。是,我觉得幸运,因为我从未喜欢过这个少年。人这一生能有多少孤勇执着?人这一生能有几次青春热血?人的情感能有多少热烈激昂?郑薇最真挚最质朴的情意全部给了陈孝正,那一场青春里,她所有快乐,眼泪,欣喜,全部都是因为那个叫做陈孝正眉目清俊的少年,可他最终予她的是什么?

我们一直以为,有些东西是可以遗忘的,可实际上不是。对于陈孝正来说,爱,是他可以决绝放弃的,却从来都不是可以忘记的。当多年后的陈孝正对着另外一个女孩子请求,你能用家乡话叫我一声阿正么。也许就在那一刻,我终于还是原谅了那个离开郑薇的少年。

永失挚爱。这已是命运予他最大的惩罚。

散文读后感14

到底是入伏的天气了,坐在屋里读书,都浑身潮乎乎的。下楼办事,出租车司机抱怨说:“自打接车来后背就没有干过”。在这太阳炙烤着大地上一切的人和物中,我在家用两天时间读完了《梁晓声新散文集》。使我在炙热的夏天感受到习习凉风,浮躁的心亦平静了许多。

作者在这本书中通过身边的一些人,一些事的描写叙述,充分表现出“被视为正义维护者和民众代言人的梁晓声”。其散文随笔里确实充盈着一种理想的精神,道德的力量和批判的锋芒。真正的道出了字如其人,言为心声,诗以言志,文以载道的写作本色。无论是对自己患有精神病哥哥"那个世界人的思维方式的描写"还是对自己身边亦师亦友的兄弟老师的怀念之作,都无不透露出作者做人谦逊,作文质朴,为人忠诚,为文具有很深的洞察力。书中最触动我的是作者传达出的写作理念“一个人若与写作这件事结缘,那么手中的笔主要不是用来写自己让别人们看的,而是用来写许许多多不同的人给更多更多别人看的,关于写自己的内容,写了一辈子的人,最终仅能辑成一本书而已”。这是文字写作者所应具有的基本要求。散文虽是一些纪实性的文章,但仅从自己的角度观察理解事物,犹如井底之蛙,固步自封。“要写他者,先得肯于关注他者”。这是一个写作者的责任,创作的意义所在。

自己一直喜欢托物言志的散文,于一篇字数不多的散文中能写出美的事物,于简单的事物描述中传达出一个哲理。人事可以虚构,但文章不可无情愫无情怀无情趣之感情。文章以质朴的语言,用善良和责任的秉性去写,描述,定会言之有物,言之有理。

掩卷而思,这本书犹如夜行的海面上的灯塔,在我习文写字的路上照耀着,依然写着,以勤补拙,以笨鸟先飞的态度继续写着,用真情真感默默耕耘便是了。

散文读后感15

读老舍先生的散文,真是一种享受。它能带来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,宛如清风拂面,仿佛偷来的悠闲自在,犹如小孔中看世界,心中窃喜不断。那美妙的景色,悠闲的生活,乐观的人生态度,浓厚的情感表达,无不让人深深沉醉其中,使人真正明白生活的真谛,宛如置身天堂。

“天堂”,多少人向往的地方,因为那里有自己的渴望与追求。可当人们轻易地拥有并坐享其成时,却发觉“天堂”给予自己的并不是所想要的幸福,而是一种无聊、空虚的美好掩饰。这时“天堂”的实质便是地狱。

人生在勤,不索何获。

生活的意义,多在于付出,而不在于一味索取。

人生仿若一张鱼网,并非一撒一收间就可收获鲜鱼,而需心境平和地找准时机,勤于劳作。好似水般淡泊的人,以勤勉为本,不管时间如何周而复始,心中仍是平静。

老舍先生曾写道“有喜有忧,有笑有泪,有花有果,有香有色,既须劳动,又长见识,这就是养花的乐趣。”如此有益身心的事又何乐而不为呢?

想起那穿行花草间的老者,游目骋怀,做生活的主人,不禁沉吟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”正是这闲逸之情,用其花养其心德,看透人世凡俗。如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般衬托生命的真谛。

捧一颗心来,不带半根草去——这不就是生活的真谛吗?

百年后物是人非,一切都在不知中变迁。松柏翠竹,冬日寒雪,皎皎月色,绚烂星辰,何曾有思?寰宇内没有永恒的生命,没有永恒的星宿,没有永恒的回忆,有的只是永恒的变迁。

孩提时无忧无虑,青年时逍遥自在,壮年时谨慎小心,直至半百后痛定思痛。蓦然回首间生活已近尽头,才幡然悔悟……

什么是理想的“天堂”?它是一个过程,一个在追求我们梦想中苦与乐的过程,它是一种心境,一种在平庸生活中以悠然心态去客观看待人世盛衰、花开花落、潮起潮退的心境。

苍穹有雾霞虹影陪伴,自然有缤纷四季陪伴,过往有晨钟暮鼓陪伴,而我们只有它来作伴。

人生在勤,只为了更为美好的未来!

《散文读后感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